庫存狀況
「香港二樓書店」讓您 愛上二樓●愛上書
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
「香港二樓書店」邁向第一華人書店
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
香港二樓書店 > 今日好書推介
二樓書籍分類
 
英雄守弱:易經與心理情境

英雄守弱:易經與心理情境

庫存=1
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
9789869510882
王浩一
有鹿文化
2018年1月05日
117.00  元
HK$ 99.45  






ISBN:9789869510882
  • 叢書系列:看世界的方法
  • 規格:平裝 / 320頁 / 普通級
    看世界的方法


  • 人文史地 > 哲學 > 中國哲學 > 易經

















    人的一生,有時處於強勢,有時處於弱勢,

    長短不一,重點是「強弱之間如何轉換」?



      ★英雄溫拿也有當失敗魯蛇的時候!

      生命一陷入低谷暗潮,

      「守弱」就是他們的生存之道!



      ★王浩一的易經與歷史筆記新作——

      《英雄守弱:易經與心理情境》

      醍醐解卦古人的「守弱哲學」!



      「我們不喜歡『弱』,那是因為弱者有很多短處,但那絕對不是弱者的全部。在人們比較不易察覺的弱者特性,它有善良、堅忍、寬容、真誠……甚至曠達。」——王浩一



      強者的背後肯定有一段「衰到谷底、魯到泥裡」的悲慘經歷,人說「時勢造英雄、英雄造時勢」,成為A咖前,必得當過幾回D咖。這不是一本勵志書,這也不是一本成功學,這是一本剖析歷史D咖們如何居於弱勢、耐心伏潛,等待緣分,逐步踏實,維持腰桿的柔軟度,對理想堅持到底,也參雜些小心機,進而獲得個人標準裡的官場成就最大值——守弱哲學。



      王浩一以淵博的易經與歷史知識,為大家解卦歷史人物起起伏伏的生命歷程,偉人們心底最幽深的恐懼、鬱悶與脆弱,以及走過一番淒風冷雨後,面對浮生的曠達。



      弱者不羞恥,羞恥的是不肯面對現實!

      我守弱,我生存!



      解卦前,請先謹記「守弱學」的五堂課真言:

      第一堂、自知之明

      第二堂、堅守根本

      第三堂、大智若愚

      第四堂、要有信心

      第五堂、強大處下



      「守弱學」解卦路徑:

      從〈比〉卦看35歲後的蘇軾,如何與好友佛印道潛親密比輔

      從〈賁〉卦看24歲的鄭板橋,如何從揚州賣畫到反璞歸真

      從〈歸妹〉卦看64歲的劉墉,如何以靜默自守,以滑稽模稜取容

      從〈睽〉卦看39歲的馮道,如何在後唐四位皇帝間生存

      從〈巽〉卦看34歲的趙匡胤,大宋開國後如何展開統一大業

      從〈小畜〉卦看23歲的李隆基,如何從潞州小地方累積實力

      從〈困〉卦看49歲的張巡,如何在安史之亂困守一座孤城

      從〈井〉卦看32歲的王守仁,如何悟道、講學、剿匪、靖亂

      從〈震〉卦看20歲的朱耷如何逃亡、山隱、出家和創作



    英雄推薦



      ★嚴長壽(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)

      葉明桂(奧美廣告副董事長暨奧美集團策略長)

      謝哲青(作家、主持人)

      祁立峰(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)

      敏鎬的黑特事務所

    ?


     





    自序、未曾痛哭過長夜的人,不足以語人生



    輯一、坎坤比:蘇軾

    花氣薰人欲破禪,心情其實過中年



    輯二、艮離賁:鄭板橋

    三絕詩書畫,一官歸去來



    輯三、震兌歸妹:劉墉

    粗茶淡飯布衣裳,這點福讓老夫消受



    輯四、離兌睽:馮道

    道可道,非常道



    輯五、巽巽巽:趙匡胤

    天下從此安定了



    輯六、巽乾小畜:李隆基

    北斗七星高,哥舒夜帶刀



    輯七、兌坎困:張巡

    諸公為國家戮力守城,一心無二,經年乏食,忠義不衰



    輯八、坎巽井:王守仁

    敢問大人之學何以在於明明德乎?



    輯九、震震震:朱耷

    六月鵪鶉何處家,天津橋上小兒誇



    附錄、易經的基礎知識

    ?





    自序



    未曾痛哭過長夜的人,不足以語人生

    ◎王浩一




      六十一歲的蘇東坡被發配到「廣南西路的昌化軍」,那裡就是稱之「儋州」的地方,現在的海南島。當他到了當時的「夷島絕域」之後,照例得向朝廷匯報謝恩,他先說了一堆臣罪該萬死的話,之後,他又道:「臣孤老無托,瘴癘交攻,子孫慟哭於江邊,已為死別,魑魅逢迎於海上,寧許生還!」



      這位四川老人是旱鴨子,過海的時候,已經嚇得半死,被海上風浪吹打得魂飛魄散,上了岸,舉目四顧,正是徘徊無依的開始,什麼都沒有。他說「食無肉、病無藥、居無室、出無友、冬無炭、暑無寒泉……」但是,這位曠達的蘇東坡,開始動手在荒地挖野菜,而且還把那些草葉草莖誇獎成延年益壽的美味。沒有藥,沒有醫生,他就笑說「這裡沒有醫生,所以不會醫死人」。長日無聊,就和兒子在屋裡打坐,要不就上竄下跳抓老鼠、蝙蝠,烤了吃當是蛋白質來源。日子像苦行僧,也像野人,很快就瘦骨伶仃,他還自嘲「身輕如此,以後可以騎在鳥背上飛回家了」。



      所謂「曠達」就是如此,必須體驗過人生殘酷,才能看到這一種風度的不凡。少年人不知世事,自以為瀟灑,多半是裝模作樣的樂觀。曠達的人懂得老子所說的「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堅強;草木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枯槁。故堅強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。是以兵強則不勝,木強則折。強大處下,柔弱處上」。



      解釋:人活的時候身體是柔軟,死了後就僵硬了。草木生長時柔軟而脆弱,死時則枯槁乾硬。所以「堅強」屬於死的特質;「柔弱」屬於生的特質。因此,用兵逞強會不得勝,樹木長成了就會遭到砍伐摧折。凡是強大的總是處於下位,甚至常常躺在地上,柔弱的卻常搖曳在上。



      人的一生,有時處於強勢,有時處於弱勢,長短不一,重點是「強弱之間如何轉換?」



      世上本來就存在著強弱之分,有強者,但更多的是弱者。但是,大部分的人往往追求「強」,枉顧「弱」。因為這樣「不屑當弱者」的心態,當然對「弱」的妙處所知更少了。大多數的人們,即使知道自己處「弱」,往往遮掩自己的弱者身分,冒充強者姿態。正因為貪戀虛榮,定位失真,結果讓自己處境更糟,甚至陷入險境。「守弱學」正是要我們學的:弱者並不羞恥,羞恥的是不敢面對現實,粉飾,甚至自欺。掩飾弱者身分的人,便會永遠是弱者。「守弱學」的第一堂:生存之道,是要有自知之明。



      我們不喜歡「弱」,那是因為弱者有很多短處,但那絕對不是弱者的全部。在人們比較不易察覺的弱者特性,它有善良、堅忍、寬容、真誠……甚至曠達。這些優點其實是「成事的根本」,堅持這些,弱者就充滿希望。「守弱學」的第二堂:堅守自己的根本,只要氣節不失,便不是最貧弱的人。



      由弱至強,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等待是必須的。一個真正有智慧的弱者,總是寵辱不驚,也明白「聰不外露,愚宜外顯」,因為顯現弱小,可以愚弄強者。另一方面,要懂得:說自己聰明的人不要怕他,要怕說自己愚笨的人。「守弱學」的第三堂:有時候智計難以做到的事,愚笨卻可以解決它。



      「守弱學」的第四堂:要有信心!上天不會虧待有仁心的人,同時也要明白:一肚子苦水的人,不會贏得別人的敬重。因為有信心,所以能堅定信念。大智者常有大辱,忍大辱者則有大成。



      最後,「守弱學」成功逆轉之際,要深刻明白「回過頭來,扶助處於困境的人,是智者的行為」。聲望以氣量為貴,並不是名聲顯赫。所以,「守弱學」最後一堂課:真切明白老子所說「強大處下,柔弱處上」,即使是強者也要謙卑,富而澤貧,無損其富。



      二○一七年十一月深秋,我在西安城外的戶縣走訪一株一千四百歲的銀杏,甚是壯觀,金黃燦燦,輝煌灼灼。之後前往周至縣的樓觀山峰下東北麓,尋覓「老子墓」。墓園窘促,寂寥中顯得清閒,碑前石桌,供有鄉人所拜的數枚水果。墓前燭燈仍然敞亮,我雙手合十,默禱。



      比卦,〈花氣薰人欲破禪,心情其實過中年〉,是黃庭堅的詩,這篇說的是蘇軾他一缸子的好朋友,他們誠心交往蘇軾,欽佩、仰慕、欣賞、學習、追隨……其中佛印禪師卻是亦師亦友,與他親密比輔,站在與蘇軾等高的位置。某些時候,佛印向蘇軾守弱示缺,卻是禪機「缺陷是世界的本相,過度追求完美不智」。這個卦,是闡明有見識的人是不求獨美。



      賁卦,〈三絕詩書畫,一官歸去來〉,如果鄭板橋一直待在揚州畫畫,不曾有十年的縣令生涯,他是無法領悟「難得糊塗」的哲學觀的。鄭板橋用他的氣節,顯示弱者的青山。



      他以「一官歸去來」顯現弱小,卻愚弄強者。賁卦說的是「文飾」,必要的裝飾、修飾是可以的,也是應該的。鄭板橋的十年仕途,是他生命中的「文飾」,「而今再種揚州竹」則是生命的昇華。



      歸妹卦,〈粗茶淡飯布衣裳,這點福讓老夫消受〉,六十四歲的劉墉以靜默自守,也以滑稽模稜取容,生存於和珅的迫害之下。他深刻理解「輕佻,不是幸福的路;難得糊塗,卻是最智慧的長久路徑」。他處處顯示大智若愚,「知退一步之法,明讓三分之功」。歸妹卦,是君臣相處之道,也是本分與本事的潛智慧。



      睽卦,〈道可道,非常道〉,從馮道所處的時代:五代十國,那個無藥可救的大亂世,更能看得清楚馮道不平凡的身影。〈睽〉卦,象徵「乖背睽違」,說的是衝突、背離的時刻。人與人相互見外,彼此涇渭分明。同床異夢、各走各的路、道不同不相為謀,都可以用來說明睽卦。馮道「必須與不喜歡的人周旋」,我們可以藉此探索人性的灰色地帶。



      巽卦,〈天下從此安定了〉,說的是宋朝開基皇帝趙匡胤。〈巽〉卦,上卦巽風,下卦巽風。卦象是一陣風接著一陣風,有「和風連連相隨」的意思。趙匡胤創建宋朝,他是如何撥亂反正?又是如何以「巽道」統一滿目瘡痍的天下?建國之初,肌肉尚未壯大的他,深諳「鬆懈對手的意志,減輕將至的打擊力度」,他也明白「羞辱雖傷人,憤怒卻致命」。



      小畜卦,〈北斗七星高,哥舒夜帶刀〉說的是年輕的李隆基,從興慶坊的年輕王子,到任職潞州別駕的憂鬱臨淄王。二十三歲的李隆基,展開「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」的新人生。從小畜卦,看年輕的李隆基如何從零開始,如何累積他的政治實力。他懂得「保愚」,知道歷史上許多人遭遇橫禍,不是因他們不夠聰明,而是因為他們愚鈍不足。



      困卦,〈諸公為國家戮力守城,一心無二,經年乏食,忠義不衰〉,說的是四十九歲的張巡,在安史之亂困守一座孤城,他以一身忠膽笑傲死亡,不畏懼自己是兵力的弱者,卻懂得「弱者要學會化劣勢為優勢」。他的故事極為悲壯,但是他的智慧卻是驚人,從「自知之明」到「抓住強者的弱點,弱者也能取得勝利」領悟,張巡是「守弱學」的最佳教材。



      井卦,〈敢問大人之學何以在於明明德乎?〉,說的是三十二歲的王陽明,如何悟道、講學、剿匪、靖亂……全卦六爻把「井」人格化,以「乾淨清冽的井水」可以「養人」的種種美德,譬喻「君子」應該修美自身,如同井水一樣「惠物無窮」。王陽明一生進修不懈,如同清理自己生命中的一口清洌水井,供後人飲用。他的努力,一樣有「大智者常有大辱,忍大辱者則有大成」體悟,這是「守弱學」的精髓。



      震卦,〈六月鵪鶉何處家,天津橋上小兒誇〉,說的是八大山人的故事,二十歲的他,從大明王朝亡國前,到亡國後的痛苦、迷惘。震卦上下卦俱是震,接二連三雷色震動,象徵災難來臨。八大山人的本名是朱耷,亡國後他「山隱五年」,期間他發瘋、出家、學佛。三十一歲時成了傳綮禪師,努力參禪,理會佛理,詩畫亦燦然有成。五十九歲時,畫作裡開始簽名「八大山人」,哭之笑之,對於亡國,他一直是孤獨的守弱者。




    其 他 著 作
    1. 暖綠之旅:走,帶你去看一棵老樹!
    2. 原來如此:幸福是樂齡者唯一的任務
    3. 無照心理師的沙發:餘命管理的學習與自覺
    4. 孤獨管理(二版):一個人一生最核心的課題
    5. 節氣食堂:我是農產品促銷員
    6. 向夕陽敬酒:生命深秋時的智慧筆記
    7. 哲學樹之旅:漫漫走過千年之路
    8. 英雄多情:易經與經世智慧
    9. 交。遊:臺南輕旅行(附贈啟動臺南交通的關鍵術)
    10. 孤獨管理:一個人一生最核心的課題
    11. 帶著18個記憶去旅行: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筆記書(附18張明信片)
    12. 如果世局混亂迷霧蔽天,怎麼辦?談遯卦,說說諸葛孔明 (2CD)
    13. 如果自我感受良好得意忘形,怎麼辦?談謙卦,說說東方朔 (2CD)
    14. 如果眼界不寬需要求新求變,怎麼辦?談旅卦,說說李白 (2CD)
    15. 當你日正當中的時候,怎麼辦?談豐卦,說說郭子儀 (2CD)
    16. 旅食小鎮:帶雙筷子,在台灣漫行慢食(上冊)
    17. 旅食小鎮:帶雙筷子,在台灣漫行慢食(下冊)
    18. 旅食小鎮:帶雙筷子,在台灣漫行慢食(上下冊合集)
    19. 如果新環境找不到位置,怎麼辦?談乾卦,說說李世民(1DVD)
    20. 如果步步高升但暗藏險惡,怎麼辦?談晉卦,說說李調元(1DVD)
    21. 如果時運低迷身處低谷,怎麼辦?談否卦,說說范蠡(1DVD)
    22. 如果鋒芒過露遭受嫉責,怎麼辦?談明夷卦,說說紀曉嵐((1DVD)
    23. 英雄的權謀力:王浩一的歷史筆記【伍】
    24. 小吃研究所:帶著筷子來府城上課(上下冊合集)
    25. 小吃研究所:帶著筷子來府城上課(上)
    26. 小吃研究所:帶著筷子來府城上課(下)
    27. 著時:南方•美時•美食
    28. 英雄的頓挫學:王浩一的歷史筆記 肆
    29. 老城舊日子-臺南舊城裡的溪畔記憶
    30. 當老樹在說話:那一年,他們在台南種下的樹
    31. 英雄的大抉擇:王浩一的歷史筆記 參
    32. 漫遊府城:舊城老街裡的新靈魂
    33. 英雄的十則潛智慧:王浩一的歷史筆記 貳
    34. 人生的十堂英雄課:王浩一的歷史筆記
    35. 黑瓦與老樹:台南日治建築與綠色古蹟的對話